仁,可谓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中出现过109次。仁者爱人,就表达了仁最根本含义:即爱人,因此,后世也以仁爱并称。这两个字,言简意赅,意蕴颇丰,《中庸》里解释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仁,就是作为人的根本,它使人成其为人。
这何尝不一个很伟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把人与物,植物,动物,都区分开来了。人有爱恨情愁,人有伦理道德,有智慧理性,这些都是人与其他外物的区别,而孔子认为,其中最大的是“亲亲”,也就是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亲人。
孔子是把血缘之爱、自然之情当作了人性的根本。“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正是这种思想的明确表达。当然,孔子并没有停留于这种爱,而是将这种爱扩展开去,也就是所谓“亲亲之杀”,按照亲疏的远近不断推己及人;也就是所谓“泛爱众而亲仁”,普施爱于天下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是一种朦胧的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