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君主和百姓的直接联系是很少的,最主要的还是君主与臣子的联系,君主了解百姓的情况也是通过臣子的,爱人民的一个最直接表现是爱臣子,从君主和臣子的关系不难看出君主是否是仁德的君主。对于如何处理君主和臣子的关系,孟子也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下》),君主看待臣子如同自己的手足,臣子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心腹;君主看待臣子如同狗与马,臣子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子如同泥土草芥,臣子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敌。君主与臣子的关系是相对的,孟子用手足与心腹、犬马与国人、土芥与寇雠来比喻君臣关系,如果君主清楚认识到君臣关系的相对性,就会主动听取臣子的谏言,和臣子的关系就会融洽。如果君主能清楚地认识到君臣关系,那他也不难认识君与民的关系,君主将会爱护百姓,行仁德之政,这样离王道还会远吗?因此,仁的对象还包括臣子,爱臣子是爱人民的直接表现,爱臣子有利于更好地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