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是需要培育的,其中树立仁德观念是培育良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孟子看来仁是人心最本质的特征,如果这个最本质的特征丢失了那又如何能培育良知,因此树立仁德观念对于培育良知十分重要。“仁之不胜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孟子•告子上》)。孟子将仁与不仁的关系比作水与火的关系,从实质上来说,水是能将火浇灭的,但如果是很大的火用很少的水是浇不灭的,这是由于量的缘故,通常人们不会因为水太少无法浇灭大火而否认水没灭火的实质,但遇到具体的事情的时候却因为个别的仁没有战胜不仁而否定了仁胜不仁的实质。对于个人而言,这将导致个人形成错误的观念,助长不仁的观念的滋生,不利于良知的培育;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将遮蔽人们的眼睛,同时助长不仁之人的气焰,不利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