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学习十一、孝,主题题解 云南财经大学 赵所丽 398层。
古人对孝的看法。在古人心中“忠”和“孝”是一种矛盾体。古人的传统精神中“忠”是“大义”而“孝”是“小义”,在“大义”面前人们必须舍小取大。古人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忠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其义人人可当知。曾子在病逝之前,把自己的弟子召集到身边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身体完整无损吧! 我一生遵守孝道,不负父母所望,遵守《诗经》上的谕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就要心安理得地去见父母了。“孝”在古代是人行为最基本的要求,在汉代时“孝”更是一个人入仕的必要。“孝”在古代中国就像一面旗,几乎所有“大孝者”无不“扬名于后世”,成为后世豪杰、“孝”之榜样。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说的更为易解,也就是说与长辈共居时一定要对其尊敬,其老时养他一定要让他快乐,其生病时一定要表现出伤心,做其丧事时一定要悲痛,祭其时一定要严谨,做到了这五点才是“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