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舍利取义 [复制链接]

1#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在几千年前的汉代,太史公司马迁就曾深刻地揭示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生活本质。天下之事,似乎“名利”二字皆可以概括了。
而所谓的“利益”则又可以细分为多种具体的表现。其中的两种利,我觉得是特别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正确处理的,那便是私人的物质利益与国家和社会的集体利益。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告诉我们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引用孟子的观点,那便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也即舍利而取义。
舍利取义,舍生取义,这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怀。但是我也觉得很多话说起来很容易,如果要身体力行则又是相当困难的。人非圣贤,常人遇到利益冲突的时候,必定都要经历一番挣扎方能进行抉择,还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雷打不动的信念支持。
宋濂有云,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尽管这句话主要是指内心的读书之乐和外在的物质享受之间的轻重关系,但是我觉得用它来阐述内心信仰和外在名利诱惑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合适。当我们内心拥有极大的信仰,比如说是儒家的义利观,当我们面对名利之时,那就不过是我们的身外之物了。从而,自身也就拥有了几分豁达与超脱,从而可以正确处理“利”和“义”的问题。
因此,我们都需要在自己的内心树立一个信仰,充盈其心,从而可以在纷繁的利益纠葛和欲望纠缠面前拥有舍利取义的定力。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6:1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