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仁是孔子所有用以实现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的学说核心。“仁者爱人”,孔子最初将仁定位在“爱人”这个简单的概念上。那么,何为“爱人”,孔子没有继续做出阐释,但他对如何去恶给出了一个清晰的表述,“苟志于仁道,无恶矣”,如果有志于仁道,便不会有恶行了。这里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善良意志”,当人内心存善,向善,没有道德的行为即恶便不会存在。这固然是一种带有主观意味的道德实践行为,但孔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后人对“仁”做出了更为具体的释义,人各有义,但中心始终未离开在与外部世界交流中的善,这是始终被关注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