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二、仁的来源 [复制链接]

1#

孔子概括为五个字:恭、宽、信、敏、惠。孔子认为能做到这五点就是仁爱了。孔子还进一步解释说:“恭就是庄重,庄重就不致遭到侮辱;宽就是宽厚,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戴;信就是信诚,信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敏就是勤敏,勤敏就能取得成功;惠就是慈惠,慈惠就能够很好地使用他人。”(子张问仁。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这些话非常恰切地体现了孔子期望通过理想人格的实现来推行“仁”的理想、构建“仁”的社会的心情。同时,“恭、宽、信、敏、惠”这五种品德,也正是针对子张的言论自负、见解偏激的不足而提出的。孔子勉励他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靠自身的不懈努力,最终达到“仁”的标准。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0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的。正如孟子所举的例子,有一个小孩掉进井里,路过的人都产生恐惧恐慌心理,会伸手相救,并不是因为和小孩子的家长有交情,而是人的本性使然。但是有人却说人是行本恶的,我不能阻止别人去怎样认为,但是这种想法我实在不敢苟同。人的天性是好的,但是在后天的教育、培养中,在环境的熏陶中,人的性格才会慢慢的沾染上不良的习气。在好的环境与好的教育条件下,人总是向善的。不能说人的道德败坏是先天使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