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仁智统一 [复制链接]

1#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仁而不知,则爱而不别也;知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故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意思是说,只有仁德而无智慧,在施爱与人时就无法辨别好坏,若有智慧而无仁德,那么智慧也没什么用处。所以仁者用仁爱感化他人,智者用智慧辨析除去危害的东西。董仲舒说过,“不仁而有勇力才能,则狂而操利兵也;不智而辨慧狷给,则迷而乘良马也。”更是一语中的,指出了仁和智的辩证统一关系,仁智统一,德才兼备才是健全人格的体现。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4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中国哲学基本框架是儒道互补。两者表面上相互对立,实则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体现在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儒家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道家强调“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孔子站在水边的感慨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现的是不断进取的精神。老子站在水边的感慨是“夫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现的是遇柔则柔,遇刚则强,抓住时机,趁势而动的智慧,《论语》中也有“知者乐水”一语。对水的态度,折射出两种思想的不同,在中国文化中,两者却是相互补充:达则兼济天下是儒士的追求,穷则独善其身则是道家的原则。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时,便是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的两极和思想的寄托。陶渊明也罢,苏轼也罢,都是儒道互补的典型例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