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九、行仁之方 [复制链接]

1#

仁”因人而不同
   无论对《论语》中“仁”的内涵有多少看法,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中,孔子与其弟子用了大量的语言文字向后人解释着“仁”,而且这些解释本身也是在不同层次意义上的表达。究其原因主要是孔子认为,道德的意义不在于形式的精致而在于切实而行。人的资质是不同的,对不同资质的人就要有不同的要求,也就是行“仁”之方会随着行“仁”的主体差异而不同。最终,造成了“仁”因人而不同。但这只是“入门”的差异,其结果则是“殊途同归”。这既是“仁”的外在要求,也可以使人有所着力,使行“仁”不再是一句空话。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所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杜甫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其实,所说所行的都是“仁”。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贵,只要你有一颗行“仁”之心,你就可以做“行仁”之事。正如孔子所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行“仁”其实不难,只要行仁之心足够虔诚,那么你想做到仁,仁就来到了。人的资质是不同的,对不同资质的人就要有不同的要求,也就是行“仁”之方会随着行“仁”的主体差异而不同。君王可以行“仁政”,使天下的百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商人也可以行“仁”,不利益熏心,不以次充好,不欺行霸市。普通人也可以行“仁”,能够做到将行“仁”之心推己及人,同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使你什么也不能做,你可以不行“不仁”。不行“不仁”,本身也是一种行“仁”。
   作为大学生,“仁”首先是一种自觉的道德修养,仁离我们其实很近,只要你想真正的追求仁,仁就来到你的身边了。要做到仁,一是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二是己欲立人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何事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孔子认为,像尧舜这样的圣人也不能完全做到“仁”,真正的仁者,在满足自己欲望和要求时,也希望并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欲望和要求。能依据此而就近譬行之,这才是实现仁的方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完全做到像孔圣人要求的那种完美的仁,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关心帮助他人,不失去对仁的信念的追求,我们离仁就更近一步了。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3:5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