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讲”仁者爱人“,仁”既是一种道德的精神境界,又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综合来看,孔子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分为三类:一是处理亲属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比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二是处理一般人际关系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比如忠恕、恭宽信敏惠、刚毅木讷近仁、温良恭俭让等;三是最高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中庸和中行。中庸是不偏不倚的日用常行之理,其基本内容就是待人处事,既不要过分,也不要不及。“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而中行则是指符合中庸精神的行为,中行者善于协调各方的关系,勇于进取而又考虑全局,为人耿直而又善于与人合作,这就达到了“中庸之道”的要求。
中庸的实质是寻求人际关系的高度和谐。这种和谐不是没有矛盾不讲斗争的“一团和气”,而是在承认对立差异基础上寻求双方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从而使相关的双方共生、共存、共发展。不仅适用于人,也适用于自然,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际和谐、天人和谐、万物和谐,这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的核心根源在仁,是由仁扩散开来充盈于外在世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