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以义制欲 [复制链接]

1#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那些能把名节看得重于一切的人,能淡看身外之物的人,视操守如生命的人,自然不会为金钱、美色、官位、虚名所动摇,铁石心肠,坚定不移。古人有苏武、文天祥、于谦,今人有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因为胸有浩然正气,百毒难侵,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荀子》有云:“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如果我们能学会并坚持“以道制欲”,诱惑的力度再大又奈我何?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一个社会体,做人就必须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所以必须用道义来约束自己,否则会使社会陷入混乱。中华传统文化讲究“义利之辩”,首先要处理好道义原则和功利原则的关系,儒家并不绝对弃绝功利,而是强调“以义制利”、“以道制欲”。
 理欲。“理”,即天理,指人的道德理性;“欲”,即人欲,指人的本能欲望。首见于《礼记·乐记》:“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孔子认为人皆有欲求,如追求富贵,但人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如好学问道,要用道义来限定人欲的范围。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在于有道德理性,应当用道德理性来约束欲望,故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
   在当今社会,人们临很多的诱惑,如金钱的诱惑、美色的诱惑、权力的诱惑、吃喝的诱惑、黄赌毒的诱惑、网络游戏的诱惑,等等,这些诱惑都不同程度地吸引着我们。面对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人们唯有以道制欲,方可独善其身。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6:3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