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仁智统一 [复制链接]

1#

“仁”是孔子道德思想的核心,但是“仁”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孔子提倡“仁”的根本目的,是要塑造能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所需要的理想人格——“君子”。他认为,一个君子的理想人格,应当是“智、仁、勇”的统一。他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中庸》:“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智、仁、勇”这三种品质,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仁”居于核心地位。孔子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即是说,一个人有了仁德会以仁为本,而他又有聪明才智,能理解能晓人与人的关系的本质,达到“知人”的境界,就会为仁服务,实行仁德。苏格拉底说过:“美德即智慧。”孔子较早地看到人的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把热爱知识本身看成是一种美德,倡导“志于学”、“敏而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而且提倡“知者利仁”,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仁德服德,在伦理思想上具有独特的创见。
  同时,孔子把“勇”看作是实现“仁”的必备品质。他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即是说,凡是真正具备仁德的人,必定是勇敢的;而仅仅勇敢的人,未必有仁的品德。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真正在内心领悟了“仁”的道德,就会不忧不惧,见义勇为,为了实现自己社会主张和道德理想英勇奋斗。他要求“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自己就是在“世风衰败,道德式微”的社会环境中,为心中的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壬。他倡导的人们应当为社会的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英勇奋斗、无私无畏的精神,为我国世代无数仁人志士所诚服与发扬,成为中华民族的可贵民族精神之一。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4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