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社会和谐 [复制链接]

1#

儒家的“中庸”与我们现在的“和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中庸之道”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今的“和谐社会”。
和谐标志着事物之间平衡稳定、协调有序的关系,而中庸是强调行事时把握正确之点以便对问题处理得当,二者的理论重点和内在属性有很大的不同;另外,和谐状态是人们努力要达到的目标,而中庸是实现和谐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这是二者的不同之点。
然而二者还有相似、相依、相渗、相趋之点。首先,为了保证处理问题的正确性,中庸也需要研究事物间的关系。每个部分、每个方面的度,只有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从整体和谐的要求出发,才能把握;尤其要对事物两极(过与不及)进行分析研究以后,才能判断并选取其间的正确之点。其次,和谐也要研究“度”,事物要达到和谐,它的各部分、各方面之间就必须保持一种确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规定了它们各自所应有的“度”。况且,和谐本身就是对失和、失衡、失序、失度等不良状态和错误倾向的否定,表明和谐具有对正确性进行追求的本性。再次,各种相异的要素之所以能够相“和”,并非是盲目的、混乱无序的拼凑与混和,也不是无原则的调和与苟合,而必须以某种正确性为其内在的标准;而中庸所要达到的正确性则提供了这种客观的标准和恰当的方法,使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都能达到“中”的状态,都能在“度”的规范下健康地运动和发展,从而事物才能实现总体上的和谐。总之,“和”作为关系结构体现事物的表层状态,“中”作为理性精神内藏于事物深层之中;“和”是“中”的目标和结果,“中”是“和”的前提、灵魂和保证;无“中”便无“和”,求“和”需要“中”;“中”与“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和谐便是“中”与“和”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所以,儒家讲和谐必讲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2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