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赡养父母 [复制链接]

1#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反映了多少人的无奈和内疚,父母在世时,自己总是有各种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我忙,为了更好地好的给父母物质生活在忙工作没办法去看望父母,可是等到你事业成功了,可父母已不在。你的事业你的忙碌哪里为了孝顺父母?我们要在父母在世时多多的去陪伴他们,他们不要求有多么好的物质生活,他们只是需要亲人的陪伴,父母在世时多多陪伴他们不要在他们不在时因自己没有多多的陪伴父母而留下遗憾。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其实很低,他们需要的只是每天能够看到你,你能陪他们说说话。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3:0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对于“孝”怎样实施,怎样实行孝道,在《论语》中也有提出规范。在《论语·为政》中就有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日:‘何谓也?’子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 以礼,祭之以礼。’”从孔子在回答孟懿子和樊迟的回答中看,“孝”的表现应该是父母生时事之以礼,死后要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所以孔子把“礼”作为“孝”的行为标准。具体来看,《论语》中对“孝”的行为规范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物质奉养,民以食为天。行孝最基本的当然是让父母衣食无忧,在物质上赡养父母,保障父母基本生存条件;二、论语·里仁》中有这么一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的就是父母在世,不做远游;如果必须远行,也应该有一个确定的方位。《论语·学而》也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作为一个真正“仁”人,应该常记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心存感激,在父母在实施多陪陪他们;三、父母去世:葬祭以哀,坚守其道,父母在世的时候,让父母开心,让他们可以颐养天年,以此来报答父母对于自己的恩情,直至父母去世。对于父母去世,不是“孝”的终点,还是要继续尽孝。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