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孝:孝,金文写作 。《说文解字》:“善事父母者为孝。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是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基本道德规范。
有子(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从,那么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悌为前提的,孝悌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悌,政府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悌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懂得秩序,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所以,孝与社会安定有很大的关系,它是实现国家稳定的基础。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悌是仁的根本,古代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易于统治的政治结构,其以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作为基础支撑的,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朝廷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之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政府实行统治的重要手段,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当今社会,例行孝道之人大有人在,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孟佩杰带养母上学的故事令人感动,亦令人钦佩。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施行孝道,那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中国也会因此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