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 仁: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仁”是儒家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1.    恭
恭,在现代,我们理解为恭敬。唐代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引何胤的解释:“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恭是指在容貌态度、言语举止上表现的对他人的恭敬。
2.    宽
宽,是指宽恕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对待别人要宽容。孔子也说过“君子和而不同”,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不同,所以行为方式也会不同,在面对分歧时,不能以自己的主观好恶而去评判。
3.    信
信,即诚信之义。诚信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准则,只有做到诚信,别人才会有所相信,这样,才能被人赏识,被人举荐,试想,如果你作为一名管理者,你会选用诚信之人,还是会选择无信之人?
4.    敏
敏,即敏捷、勤快。这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勤快做事,摒除懒惰。明代的文嘉写了一首《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告诫我们不能把今日的事情推到明日再做,今日事今日毕。这也是对“敏”的一个有力诠解。
5.    惠
《说文解字》:“惠,与人也。”这里的与,是指给予别人好处。这里的惠,也分为物质上的恩惠和精神上的恩惠。惠人的同时能够让对方在未来的某一阶段给予你恩惠,可以实现互惠的双赢。
能够做到这五个方面,也就算很好地实行了为人处世。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2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