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四、仁的对象 [复制链接]

1#

        陈淳在《北溪字义》中说:“仁是此心生理全体,常生生不息。故其端绪方从心中萌动发出来,自是恻然有隐,由恻隐而充及到那物上,遂成爱。故仁乃是爱之根,而恻隐則根之萌芽而爱又萌芽之长茂已成者也。观此,则仁者爱之理,爱者仁之用,自可见得脉络相关处矣。”爱在仁中萌发,孔子认为“仁,爱人也”,但孔子眼中的“仁”不只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他由“爱人”推己及人,即可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所倡导的不是盲目的爱,而是一步步成熟的爱人,这也正是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甚至是对这个世界的负责,正如韩愈《原道》所说:“博爱之谓仁”。“自爱,仁之至也”,修身成己可谓是仁所追求的境界了,仁本于心,是自我人格升华的实践,仁的实践体现了人类对于生命的爱,而凭借这种爱的力量,人类得以构建良好的生命环境,从而使得生命得以在理想的生命状态中存在成长,正是“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由此可见仁包含了极为广阔的概念,只有经过很长时间的诚心自我修炼,才可能达到达到“仁”的境界。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3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我在学习《诗经》的过程中,就能强烈地感受到“仁”的精神的存在。《诗经》中本身所蕴涵的“关怀民生”思想就是“仁”的精神的体现,不管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婚恋诗,还是表达兄弟之义、孝子之情其他人伦关系的诗篇,以及各种批判暴政,渴望仁政的诗篇,都可以体现《诗经》对“仁”的追求。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不能否认,《诗经》对孔子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并促使他对其不断地研究整理,并形成自己对《诗经》的独到见解。《诗经》的力量与智慧对其“仁”的思想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孔子曾说“温柔敦厚,诗教也”,通过学习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诗经》,我们同样也可以感受到“仁”的精神力量,促进和谐人际关系和理想人格的形成,创造人类社会有序进步的环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