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天人合一(上) [复制链接]

1#

         先秦儒学“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当今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具有较深的契合度,对于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现实环境问题的解决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先秦儒学“天人合一”思想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关系,主张人类与大自然不是敌人而是朋友,人类应该尊重和关爱自然,与地球上的所有生灵平等和谐相处,善待世间一切生灵,这样才能与大自然和平长久的和谐共存。《易经》上讲,“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礼记·礼运》中也说:“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 可以看出,先秦儒学中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实际上就是倡导人们遵循自然规律,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办事,即寻求天道和人道的和谐,追求自然规律和道德法则的内在统一。孔子对天、地、人的关系也有深入的论述,《哀公问》记载:“孔子对曰:‘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也。大道者,所以变化而凝成万物也。’” 这里所谓的大道,就是指大自然的法则。世间万物,都是依据大自然的法则而生成发展的。人类必须顺自然,遵法则,才能长久地生存发展。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先秦儒学“天人合一”的思想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有深刻的契合之处的,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必须要尊重自然规律,不破坏自然规律,按照大自然的法则办事,只有这样,才能求得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和谐共存。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2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