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孔子和学生讨论“仁”和“智”两个大问题。孔子问道:怎样才是仁,怎样才是智呢?
子路的意见是: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贡的意见是:智者知人,仁者爱人;颜渊的意见是:智者自知,仁者自爱。
孔子对三人的意见分别予以肯定,并指出子路所说的是“士”的境界,子贡所说的是“士君子”的境界,颜渊所说的是“明君子”的境界。
“仁”与“智”,是人的两种最美好的品质。它们是以人的禀赋为基础,经过长期修养所得到的。这两点都非常重要。
一个人的仁与智,都与其天性禀赋相关。有的人内向,自己内心生活很丰富;有的人外向,善于与人相处;有的人特别积极,善于主动关怀人,这些都是一个人为仁的基础,以此为基础,加以修养,就发展出自爱、使人爱、爱人三种不同的仁者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