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忠”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现代人对孔子的曲解,多从“忠”字起。人们往往以为,是孔子制定了专制主义的“愚忠”思想,然而事实是“愚忠”与“万岁”是后人的的产物不是孔子的本意,后世之人假传孔子的意思引起了大家对儒学的关注,但也对孔子多了许多的误解。
孔子一生实践的是把世界建设成为“君子国”的大同世界,是众生平等的民本思想。其“忠”的本义只是在于“把良心的位置摆正”,不偏不倚才是其言“忠”之原意。孔子时代还没有形成封建专制的思想,那时也不是封建社会。不要把那种简单的非人道的“忠君”思想强加在他头上。
“忠”是儒家的哲学范畴,是与“中庸”密切相关的情感行为,其最高标准是“中庸”,是中正和平,其行为基础是“恕”,是彼此“执中”。忠要求人们在为人做事上既不犯左倾偏激之错,也不犯右倾消极之误。推而用之于为官作宦,安邦定国,必须正直无私。奉公守正,秉持公心。所以历来忠直之士都是“无党无偏”,从不结党营私,蝇营狗苟。
孔子的忠是基于他对人的本质平等之观念,所以他才能够提出“君臣”双向责权平等的政治道德。他并不觉得“君”在人格上是绝对的主宰,而“臣”是无条件的服从。正相反,历史上只有孔子以平等的政治道德对“君”“臣”的行为进行规范,赞成的是平等的君臣关系。
论语里所讲的忠大致包括四方面:忠于良心,忠于操守 ,忠于职责,忠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