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这是人生的几大境界。首先把仁排在了首位,由此可见仁的地位。仁,顾名思义,心存仁慈,秉承爱心,不仅要求独善其身,更要求兼济天下。
仁的范围很广泛,它是发自人类内心的一种善念,一种美好的品质,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它与爱相辅相成,是爱是对它的补偿与升华,宋朱熹说“以仁为爱体,爱为仁用”,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仁的,“人之初,性本恶”个人荀子赞成这个观点,人的仁需要后天的教育,需要进行很好的指点才会达到,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君王请家教的原因。
再来谈谈爱,古之圣人,基本是先有仁才有爱:儒家的仁爱,泛及社会个各个方面,有一句名言最能体现儒家观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道家的虚无缥缈之爱,从更高的层次提升了爱,仿佛是朦胧之爱的前驱;墨家的兼爱非攻,是底层人民的爱,更加真实贴切。纵观以上名家,共同的内在本质就是:心系天下,爱及普天,从仁出发,各个方面体现了爱的特质。
先仁后爱,仁爱结合,圣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