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1#

仁:仁在孔子以前只为一个普通德性,始见于春秋时期,"爱亲之谓仁"(《国语. 晋语一》)"不背本,仁也"(《左传。成公九年》);"参和为仁"(《左传。襄公七年》);"爱人能仁"(《国语。 周语下》)。这里说的仁都是一个普通的德性。孔子提升了其思想地位,使其成为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修身之目标,是人之根本,之后历代儒家均以如何能做到仁,做出了不同的解说。韩愈所提道统之核心便是仁,礼是仁的外化。在孔子体系中,仁应为一个总的核心的人身追求。它不以某一固定形态,规范中出现。如子贡问仁于孔子和子路问仁于孔子。孔子所答皆不同。可见仁并非如规章制度一般固化。仁有一个总的核心的内涵,但不同的人求仁的方式、行动是不一样的。仁是总的道德核心,所有的道德都是仁的外化或者是间接形式。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仁:朱熹释:"仁者,心之德,爱之理。"程颐强调:爱自是情,仁自是性"牟宗三先生评朱熹:仁不可字意训,不可以定方式说,孔子本人根本未走此路",也就是说仁具有不同情况不同定义的特征。而"爱之理"之实说是就人说的,天地则无所谓爱不爱,"心之德"之虚说则是通天人而为言,若进一步落实了说,在天是"天地生物之心"在人(包括物)"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者,"分开了说,在天则为"元亨利贞四德,而元无不统" 在人则为"仁义礼智"四德,而仁无不包。仁是之"爱人之情""仁者安仁,智者利仁"。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好仁者,恶不仁者"仁者爱人,并非无标准无简别的投人之所好。乡愿是君子者不可为之。
TOP
3#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所有德性的核心。仁的基础是人可以为善的初心。由于人有为善的可能,人才能够做到仁。仁是内在与人的内心的。并不是外部强加于人的条例。人将自己的初心发扬出来就是仁。由于初心微妙所以要通过修身来加强初心所发的善。仁是内在在自己本心之中的,人对仁的追求是达到真我的途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