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五:廉: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廉在历朝历代都是作为官吏考察的标准之一,上古时期《周礼·天官冢宰》:“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郑玄说:“廉为六事之本”故,是从六个方面都要强调“廉”这个字。所以自古都很重视官员的廉洁。《礼记·礼运》篇“今大道既隐,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利为己。”在生产力相对开始发展的那时,物资开始出现富余,使得有权利的人在道德上因为财务的诱惑而出现偏离甚至违背道德规范。利己的私心开始膨大,贪贿不可避免。所以尽管随着时代变迁,“六廉”的思想一直都沿袭了下来。唐代的考课依据是“四善七十二最”,四善即为:“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宋代官员考核“公、勤、廉、恪”为最高标准。至今我们国家也在搞党风廉政建设。官员的廉洁之品德是自古至今都是统治者以及百姓对官员的要求。廉这个品德是要求官员为了个人品质的高洁而约束自己克服贪欲,是一种自发的,自觉的行为。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5:3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莲者廉矣,周敦颐对莲的喜爱也是出自于此。西周时,“廉”作为官员一种必备的品质纳入考察考核。“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廉”在此当为坚持原则的意思。唐朝的贾公彦注释这里的“廉”字说:“廉者,洁不滥浊也。”管仲提出“国有四维,……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晏婴“廉者,政之本也”。廉是官员须恪守的品德。也是洁身自好,得人爵不忘天爵的必要。不可见利忘义。
TOP
3#

廉是官员的一种品德。莲者廉矣,能够在污浊之地自己洁身自好。周敦颐对莲的喜爱也是出自于此。自古对官员廉的德性就一直倡导。唐朝的贾公彦注释这里的“廉”字说:“廉者,洁不滥浊也。”管仲提出“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晏婴“廉者,政之本也”。廉是官员须恪守的品德。也是洁身自好,得人爵不忘天爵的必要。不可见利忘义。这与儒家的不忘本心是有关的。为官为民,不能为官之后忘记自己的本心而被利欲熏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