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乃诚信,诚信是人应具有的品质和德性,诚信与德性有着息息相漆的联系。信与众德的关系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与忠。“尽物之谓信,施于物者必以实欤!则必以实施于物者,亦无不尽矣!其所谓表里内外者,盖惟其存于己者必尽,则其施于物也必实。在己自尽之谓忠,推是忠而行之之谓信”。([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一《书(问答)?答董叔重》)在此,朱子讲事物尽自己之力便是信,信是实实在在的作用于事物,实实在在的做事不能有任何的保留和虚假,内外如一,尽自己的心做事就是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实实在在的“信”中可以展现出尽心尽力的“忠”。2、信与仁。荀子曾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荀子?不苟》)也就是说君子修养心性莫过于诚,而达到诚信只有坚守仁爱,实行正义。诚心坚守仁爱就能使仁爱得以显现,诚心实行仁义就能使仁义更具义理,从而使自己更明智。3、信与义。在生活中,信与义是不可分的。有诚信的人不会做问心无愧的事,正义的人不会做虚假的事。正如“信者,不负其心;义者,不虚设其事”。([汉]刘向《古列女传》卷五《节义传?楚昭越姬》)信与义是实行正义之标准,我们应该以“信之人,行之义”的标准来要求自己。4、信与智。“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第二十一章)中庸讲天性是由诚信开始,才能明白事理;教化是由诚心到明白事理。由此,我们可以明白诚心和事理是相互转化的。信与众德的内在联系让我们明白了,天道的诚信,是从内心去感受,要做到诚信的人,就要选择善道而坚持实行它,尽可能的充分发挥自己的善良本性去感悟他人,让我们成为有德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