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处的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因此孔子所提倡的“仁礼观”是当时孔子想要恢复周礼的前提。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与礼、乐之间的关系,是否是与道德无关的“力量”,我们想要实现的仁的是否可以摆脱道德单独而存在。正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集解》中包曰“言人而不仁,必不能行礼乐。”仁与礼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若不仁,便不能行礼乐之事。孔子所强调的礼乐是可以安上治民移风易俗的。所以礼乐所承载的是移风易俗的功效。礼乐可以影响人心,人心的建立最终的指向是仁德说的实施,所以我们可以将仁与礼的关系可以看做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而仁所阐发的内在精神是时代性和超时代性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