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说中,特别强调礼对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作用,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一方面,这是儒家为人们日常行为所做的指导,教导人要时时刻刻守礼,敬礼,学礼,并且以身作则,因为人自身礼仪的表现,影响着身边亲近的人;另一方面,这也表现儒家思想中根深蒂固的阶级家族等级思想。
诚然,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十分重要,统治者的日常生活仪态对被统治者的下层人们有着引导性作用、少者良好生活作风也是受长者生活的耳濡目染。教人守礼,尊礼的确是有必要的,但是儒家在讲礼的同时又强调的阶级观念很容易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在中国传统文化,很少强调平等与自由,但是近代文化思想大融合,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侵入中国内陆,如果一味地将阶级等级制度的礼的规范,这就先在性地将人出于不平等的思想地位中,显然是与现代的现实指导思想所不符合的,但是,我们不能讲儒家礼仪中所提倡的尊敬、端庄、得体等也一并遗失。只有将人们尊礼守礼变成内心自发的想做的行为时,而不是由于外在的强权所倒逼的行为,这才是真正意义的“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