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义为行则 [复制链接]

1#

在我看来,对“义”最直接的解释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讲到义,便不能不讲“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和华歆的故事将志同则道和,道不同则不相为谋诠释得很透彻。

管宁和华歆原来是很好的朋友,一起读书,一起劳作。可是二人的志向和追求却相去甚远,管宁一心只读圣贤书,不为金钱利益所惑,可是,华歆却喜好追求名利。于是有了“割席断交”之典故。最后两人的结局亦不同:管宁做了隐士,而华歆在魏文帝时期官至司马。

拥有相同的志向和追求才可能拥有相近的思想。这样的人才会成为好朋友,才能在思想上给予彼此帮助和理解,才能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此为志同则道和。

同样的,当两个人的喜好和追求不一样或不在同一条道路上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友情是无法走得长久的。当在思想、意识上出现分歧,彼此的坚持不在同一层面上时即为道不同。走的路不一样了,目的地不一致了,两个人的关系也就正式宣告“分道扬镳”。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0:0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