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了。平时对于“礼”的印象,总感觉很神圣,离自己很远,竟不知礼具体为何物,实在惭愧。今日看到礼的种种规范,方悟到生活中大处小处皆有礼。譬如尊老爱幼,现代人出行坐公交,大多数人都会自觉地为老幼病残孕等类人让座,这便是礼在生活之小处的体现了,我们都有一个自觉地守礼的道德意识,其中少不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传统的滋养。再者,其实平素生活中并未将容貌举止列入“礼”的范畴,个人自是率性而为,自谓人人各有其脾性,言谈举止自有其各自的特点。但人之为人,必要遵循一定的礼的规范,一定的约束,也许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地锤炼自我,在日后的生活工作的路上拥有更高的个人修养。 更有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礼仪规范了。
看到《弟子规》,不觉想起小时候每当吃饭时,我们几个孩子之间嬉戏打闹,父亲便会嗔怒,告诫我们“食不言,寝不语”,一则是为人的安全着想,二则想必就是,人在一个团体中,必要受到礼的规范了,包括家庭,自要有其体统,才可以成为一个家庭。那时候常常不满于父亲的严厉,现在想来,父亲的这种严厉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有极大的好处的。记忆犹新的还有另一件事,即父亲从不让我们呼其名姓,他常说小孩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即所谓“称尊长,勿呼名”,后来我们长大他也不再详做要求,必定以为我们都已成年,心里自会有一定的礼数和自觉意识。从小父亲就培养我们在生活小处的种种礼的规范意识,这对于我们这些孩子的成长不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