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以义制欲 [复制链接]

1#

义者,宜也。义即要求人们讲求个度,各事各物都有自己的一个度,过则不美了。讲求事事物物都有个度,本质上是要求人们行为上有个准则,因此法律被制定出来,各种学生守则、员工守则也不是虚设。我认为,儒家经典中有许多就是这方面的书,它们为人们制定准则、制定“礼”。事事物物皆有它的“礼”。人应当依循“礼”来行事。当依“礼”而行成为一种习惯,就几乎不会有过度的情况了,好习惯是很难养成的,但也是很难改变的,一旦人依“礼”而行成了一种习惯,我想,离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远了。“欲”是一种对基本需求过度了的状况,如果人不被限制,任由“欲”泛滥横流,这时的人是处于动物的境界,人要成为人,应当遵循“礼”的约束,正是在约束当中,人更真正成为一个人。谈到“礼”,我认为人十分应当重视对先贤关于“礼”的著作的阅读,学“礼”,而后知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白人世的道理。但是,学习法则制度的同时,我们不能一味的信,更忌不分青红皂白的不信,这都是显得不可理喻的。理论要联系现实,我们应该在明白古人所在处境的基础上的“礼”,也应明白这个时代切实应承续的“礼”。这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6:3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人生来天理、人欲皆俱。人的身上本俱最伟大的人性,也可能包含最可怕的人欲。现实生活中,我们赞叹于为人类生活生产做出伟大贡献的人们的牺牲时,也会揪心不解于一些肆意于人命的犯罪者。为什么同样是人,但他们所呈现于现实生活,所施于他者的会如此不同?我们要相信,每一个人身上自身就包含着天理,包含着崇高的人性。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人之本性亦会被人欲所杂,进而可能导致违背天理、违背世间规则的不为人所忍之行为。人欲的无度可以使一颗纯真赤子之心堕落为糟污不仁,可以使积极上进之青年变成满心疲惫、不再思进取的垂暮老者,可以使一富裕强大之国变成孱弱可欺者。对人欲的量度控制实在十分重要且迫切。一国之兴盛强大否最终追究在个人,个人人生之颠簸起伏在于自我之奋进,而人欲之限制对于每个人自我之奋进显得至关重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欲的限制得以实现必须加以规矩制度。国家“今欲以乱为治,以贫为富,非反之制度不可。”([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八《爵国》)个人欲由弱变强、由自卑而自信,也必须立个规章制度,而且去遵从它。当然,在实行当中,可以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对规则进行修改。然而总要明白对于人欲来说,规矩、制度的重要性。立个规矩、严格要求自己去执行,长此以往,总有个得到处。然而,我们也要明白,“欲不可纵,亦不可禁者也。不可禁而强禁之,则人不从” ([清]费密《弘道书》卷上《统典论》)也就是规则的制定还是要顾及人的基本的需要,切忌不放纵,时时把规则放在心中则可。于欲上,退一万步而言,规制自己而去从事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总比放纵自己的欲望于无关紧要之事上要有益得多。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最爱。
TOP
3#

义者,宜也。饮食、性为人之所大欲。它们都应该在一定限度之内。否则,本来无物扰人,人自扰耳。饥则食,渴则饮。一般情况下,人无饮食则无法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行。而太过讲究饮食,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在上边,则为不明生命之大义的表现。人生百岁,也不过三万六千天。人之生命,于宇宙中,不过刹那之间。当太多的外在的无太大所谓的东西占据我们的心神,精力为之疲于奔命,当生命逝去,回想一生,留下痕迹的有什么呢,生命的价值在哪呢?“生命不可空过,唯用之于有益之事业”,切实可行的是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处在人与人之关系中的人,十分容易地则可发挥自己的意义与价值。对别人说话的尊重,对迷路者的一次指明方向,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于人之有益,则何处、何时不是在为之事业。正因我们每一个个人在家庭当中,在朋友中,在社会中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有时难以估量的作用。因此,重视自身,重视自身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要做到如此,则需适当的调整自己的欲望。性,亦人之所大欲。然而,人羞于谈论生殖器官,而且总是被遮蔽严实。生殖器官是人体最易衰老、无用之器官。我们要爱护它、了解它,吃食物补充它所需。生殖器官的寿命亦是有限的。男子六十四而无子,女子四十九而无子。若不节而用之,纵欲而为,器官功能则会更早衰竭。饮食、性为生命本能,它限制着我们。但我们也正可以通过有限之物寻求无限之道。这里面体现着人之为人,亦是人之为人的乐趣所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