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1#

“仁”字它最早提出和及其主要代表是儒家,儒家提出了“仁”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人格境界及哲学概念。后来“仁”的思想主旨在古代中国起到很重要的地位,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儒家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无论在君臣、父子、夫妻,还是朋友在处人处事方面都给了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让整个人事相处有了很好的和谐环境。让人们有了理想想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最近读了熊十力先生的《读经示要》中,在讲述常道无往而不存,治术可离于常道哉!综群经之言治也,无过下述诸义。熊十力先生在第一要义中讲述“仁以为体”,他说天地万物之体原,谓之道,亦谓之仁。仁者,言其生生不息也,道者由义,言其为天地万物由之而成也。圣人言治,必根于仁。易言之,即仁是治之体。就是天地自然宇宙要本仁以立治体。熊十力先生在阐述仁实为元,仁即道体,其实是在说道者万有之本体,说仁心就是本心,其生生不已,备万理,含万德,藏万化,就是仁。而这个观点其实在宋朝时期,朱熹也把仁和道也联系了。也说了仁只是一个生底的意思,天地有生理,斯而生气,不断循坏,生生不已。朱熹在仁义礼智等名义章篇中开篇就说“道者,讲礼、用,该隐、费而言也。”“道是统名,理是细目。”“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朱子语类》卷六)“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以为心。”(《朱子语类》卷九十五)“仁者人也,仁字有生意,是言人之生道也。”(《朱子语类》卷六十一)“发明‘心’字,曰:一言以蔽之,曰‘生’而已。‘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受天地之气以生,故此心必仁,仁则生矣。”(《朱子语类》卷五)。在朱熹与熊十力的讲述仁的时候都在谈论仁是人(心)的最基本的道德,想达到大道和大德,就要生生不息从本心出发达到仁。所以仁是大到自然宇宙小;小到人们达道“道”的境界的最重要的桥梁。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