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礼的精神 [复制链接]

1#

论语中"礼"字出现74次,其中不见孔子对"礼"下任何的定义,孔子只是说:"人而不人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l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其本质就是仁。没有仁,也就没有真的礼乐。没有仁的礼乐,不过徒然有其仪节和器物罢了。所以在孔子那里"礼"由"仁"生,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1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译文】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繁琐,不如简易;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林放是谁?不得而知,我们现在只能知道他是鲁国人。林放问孔子“礼”的本质是什么?林放问这句话,显然是有感于当时的礼仪走向繁华、烦琐而内心却无真情。孔子听问后,说“大哉问”。这样的问有何“大哉”?因为此问显示出林放内心已经触及到孔子也有同感的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礼的本质”问题。孔子接着说:礼的根本,在内心的人性真情,礼的外表是根据内心的人性真情加以“文化”而成。“如果内心没有真性真情,遇到喜事或庆典,与其搞得繁琐和浪费,还不如办得简易和节俭。遇到丧事,与其繁琐地面面顾到,行礼如仪,而内心并无伤痛感,还不如形式办得简单,而真正哀伤。”

正如孔子说的,林放问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理解“礼”和如何对待“礼”的大问题。在孔子看来,“礼”也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形式化的方面,一个是精神实质的方面。后者才决定了“礼”的本质。如果仅仅注重“礼”形式化的层面,忽视了“礼”的精神实质,那么强化“礼”也许就适得其反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