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知行合一 [复制链接]

1#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意在针对宋儒以来的“知先行后”的主流观点以及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知而不行”的现象。一般说来,“真切笃实”是描述实践、评述行为的一个词,“明觉精察”是形容认知的一个词,但王阳明在这里故意颠倒过来,也许意在表明,“知之时”固然要求“明察精觉”,但更要求做到“真切笃实”;“行之时”固然要求“真切笃实”,但更要求做到“明察精觉”。行的过程必须要有知的参与,知的过程也必须要和行结伴而行,知和行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3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王阳明所谓的知,主要是指德行之知,而不是通过外界客观对象的认识而形成的见闻之知;其所谓的行,则主要是指道德意识或德性知识在现实中展现自身的实践过程。王阳明甚至认为,“一念发动处”就是行了,“一念发动”就意味着道德意识的开始,善念则须存善,并见之于行;恶念则须去恶,从而“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虽然存在混淆知、行之类的问题,但就在道德实践领域而言,该学说不无意义。该学说批驳了当时一些学者知、行脱节的不良习气,揭示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的不可分割性,并突出了”行“的地位。该学说对后世的为人处世也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