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六、祭祀祖先 [复制链接]

1#

祭祀祖先的实质是生死观的问题,对于生死的看法不同,对于死后的诸事宜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应对方法。道家提倡安时而处顺,一切顺任自然。在道家看来,生和死都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适来,夫子之时也;适去,夫子之顺也”,不用过于的快乐或哀伤。死也并不是生命的结束,反而是摆脱了形体的束缚,生命回归最初的本真状态,遨游天地间,与万物合一。因此,对于妻子的死亡,庄子并不是哀痛不已、嚎哭不止,而是鼓盆而歌,为妻子回归大道而高兴。但是儒家不同,极其重视死亡,“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死亡意味着自然生命的结束,父母死了,子女仍在,仍要尽心行孝,“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儒家认为应当视已故的先人如同仍活着一般,通过丧葬、祭祀等活动,继续追念、孝顺祖先,同时提醒自己,时时谨慎、戒惧,不放辟邪侈,一如父母在时一样恭敬;并且,人绝不仅仅是单独的个体,更是包容在祖先血统脉络中的一部份。自己的身体乃祖先的遗体,既要小心谨慎不伤发肤,且要使自我人格不断长进以不辱先人。所以,儒家提倡慎终追远。而关于祭祀祖先,我是十分赞成恭敬大于礼节的。因为祭祀的根本是尊重、追念、孝敬祖先,不忘自己之根,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德性修养,故恭敬为重,这是本;同时祭祀又是一种人类文化习俗,反应了一定的人类与自然的文明化程度,但需在本有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用固定模式作秀,那根本就体现不了,也就留不住我们对祖先的尊重和信仰,也体现不出华夏文明的根和源。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2:19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