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扩而充之,足以保四海。”践行仁道即是行仁、爱人,并将这种爱推而广之,从亲亲到仁民到爱物到无所不包,爱的对象和范围由内向外、由近及远地依次增加和扩大。就如同一粒石子落入湖中,湖中从石子处依次向外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如果石子够大,投掷力度也够大,那么涟漪就能从小范围到覆盖整个湖面。而仁道的践行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蹴而就的行动,而是一个长久的、动态的过程。需要我们有坚定的毅力、数十年如一日地长久坚持,心里时刻惦念,经常行仁养善心,不懈怠、也不揠苗助长,积少成多,慎始如终,才能取得成功,“千里之台始于垒土”;否则稍不注意,做一些有愧于心、伤仁的行为,就会导致失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践行仁德的过程中,行仁也不单单是指内心以道义、良心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并以其作为行动的依据,还需要与义、礼、智、勇等德性相互配合;遵义使我们的行为合乎道德,守礼使我们的行为合乎大节(礼仪规范),从智使我们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判断,尚勇使我们勇于直面困难、勇于坚守信念、勇于改错、积极担当,激励仁德的践行和落实……这些美好的德性都是践行仁道,成为仁者所必须具备的,它们能让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何种危险都能理智思考、理性选择、做出有利于仁的道德行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否则行仁只是空谈,没有内在的生命力,很难长久、正确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