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九、行仁之方 [复制链接]

1#

 “仁者爱人”,仁的主旨是爱、同情、关切他人以至万物。而仁本身的含义应理解为通,因为通,所以将爱扩展到我之外的不同人民、国家、民族、文化和宗教中;因为通,所以才能与草木鸟兽、瓦石山水和谐共生。因此,君子居仁、行仁,首先要做到与我之外的对象情感相通、痛痒相关,就会自然而然的爱、同情、关切我之外的对象。具体的方法就是推己及人和将心比心。
 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推己及人的方法是从己出发有所为,具体说来就自己想要什么也帮助他人获得什么。自己想要在社会上站住脚,也帮助他人在社会上站住脚;自己想要通达,也帮助他人通达。人们从自身、从当下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做,这是实践仁道的方法。而这种推己及人的帮助并不是外在地强加或迫使他人,而是尽己之心,创造一种友爱、奉献的气氛或环境,让他人自己去挺立自己的生命,懂得礼仪规范,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推己及人的外在帮助和强迫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完全区分开来,如中国教育中一直存在的问题:父母为了孩子能有个好的未来,无条件的为孩子付出,希望孩子学习好,考个好大学;孩子可能兴趣不在学习上或是没办法回应父母的殷切希望,感受到的爱太沉重、压力大,又无法合理宣泄、排解,一定程度上就会忽视父母的初衷,将父母的爱看成是一种强迫,与父母差生矛盾,甚至是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相互尊重、沟通,宽容以待。“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的方法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有所不为,具体说来就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决不强加给别人。他人是和我们一样、有着相同的人格尊严,如果我们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尊重,不仅他人不会尊重我们,自我也失掉了应有的尊严、风度。因此,对他人的尊重,是自我尊重的前提。推己之心,将心比心强调的是一种宽容精神与沟通理性,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其次是将仁德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一种内在约束力,培养一种道德自觉,时刻践行,终日不违也。孔子说为仁由己,仁是一种内在德性,能不能意识到、行不行都看个人自己,与外在因素无关。行仁,就会得;不行就不得且稍不注意就会受到外在环境的侵染,消磨殆尽。因此,行仁需要主体时刻放在心间,主动地、不间断地去践行,勿忘勿助。“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3:5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