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1#

回复 114楼钱娇的帖子

    孔子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也就是说,孝乃第一忠,是“仁”的根本所在.那么,什么是孝呢?《论语·为政》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不违礼).”那么,什么是无违呢?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活着时按礼侍奉;死之后按礼安葬、按礼纪念)”(《论语·为政》).由此可见,孔子对孝有两个标准,即对老人生前的无违和死后的无违.
所谓生前的无违,就是 “生,事之以礼”.怎样才是“生,事之以礼”呢?1.《论语·为政》记载:孟武伯问孝.子曰:“关心父母的健康(父母唯其疾之忧).” 2.《论语·为政》记载:子游问孝.子曰:“现在的孝顺,只是能赡养老人.即使是犬马,都会得到饲养.不敬重,有何区别(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记载:子夏问孝.子曰:“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子女都去做;有酒肉,老人随便吃;这样就是孝了吗(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也就是说.孔子的“生,事之以礼”绝不仅仅是应付差事和对老人物质生活的关心和满足,更是要发自内心、关心和满足老人的精神生活.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2:5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456楼何和平的帖子

    孝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若不孝敬他的父母,被视为“大逆不道”。孔子在对其弟子的教诲中讲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对待父母,父母有不对时,如何恰当的指出,等等。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清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为此,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孝道的重视,及“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因为这是人生中最深刻的亲情,人人不可回避。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这就要求我们要尊敬父母,不让父母受到屈辱,还要赡养父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