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97楼邱圣琳的帖子 仁是广泛而有差异的爱,爱亲人、众人,这是孔子仁之主旨,但还不是全部,这种仁爱之情还要施之于万物,即“爱物”。这是孔子仁的广泛性.后世的孟子对此问题解释得十分清楚:“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仁是理性的爱,孔子“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就是其“仁”的理性内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要求人把别人看成是同自己一样的平等的人,将心比心,把人最天然本质的血缘亲情之爱由己及人、由亲及疏、由近及远,最终及于全社会。
仁是勇敢者的爱。孔子的“仁”提倡“爱人”,提倡“温良恭俭让”,但孔子并不是提倡做一个老好人,他认为“乡愿”是“德之贼”。孔子的仁学是有刚有勇的。仁是勇敢者的爱。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这句话表达了“仁”与“勇”的关系。真正的勇敢是从仁义产生出来的,“杀身以成仁”,是对仁的最高要求。勇也离不开仁,真正的勇是仁者之勇,是智者之勇,而绝非匹夫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