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1#

        《论语》中“仁”字出现次数高达109次,但论述的场景大多是在孔子针对子弟的提问做出指点的时候,解答也因人而异,因此很多人也对孔子的“仁”持有不同意见。有人觉得“仁”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论语》中“子曰:何事于仁!毕也圣乎!尧舜其尤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进取譬,可谓仁之方也”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对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但若联系到孔子说这句话时的具体场景就不难发现,这些所说的实际上是为仁之方而不是仁之本质。也有人认为“仁”是“全德之名”,仁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的确高于恭、宽、信等一般德性,也似乎能把所有德性容于自身,但事实上,孔子还提出过三大德,即“智、仁、勇”,智和勇并不能完全被仁包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全德之名”就不是那么妥当了。纵观孔子对仁的种种表达,可以看出孔子以仁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是各种善的品德的概括。仁者爱人,仁是一种对人道德品质上的追求,是人的理想人格化,有爱才能有善,进而衍生出善良的品格。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