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问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孔子生平希望回复周礼,曾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晚年曾说“久吾不复梦见周公矣”,而周公为治礼作乐之人。这些都向我们表明孔子希望社会回到周礼的意愿。又颜渊是孔子最看重的弟子,曾自我表述说“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因此孔子把自己认为最确切且能为颜渊所接受的说法告诉颜渊。子贡问仁,孔子回答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擅长经商,由此孔子有此说。司马牛问仁,孔子回答他:“仁者其言也訒。”孔子因弟子资质、所处境地给出弟子不同的仁的回答,可见,孔子绝不是教条主义者,他是一个关注现实的人。同样的,今天,我们不能绝对的就把孔子的仁固定的理解为“克己复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或是“仁者其言也讱”,“讱”是出言缓慢谨慎的意思。“仁”是活生生的,它应是直接的关注、直面着我们的现实的。当今的现实是如何的?我们不得不承认,今天的社会是冷漠的,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老人跌倒在地是否应该扶起的问题的提出,这些现象向我们表明了这个社会的道德在沦丧,人心越发冷漠!这是一个多么严峻而又迫切的令人心颤的事实。不过,我们终归是活在当下的人,问题已经发生,我们就应解决。私以为当今的“仁”应是“仁者爱人”,孟子曾说过“仁者爱人”,古文字“愛”的中间是心字,爱是由心而发的,“爱施者,仁之端也。”《说苑•说从》,可知,爱为施而不是取,爱是冬日的太阳,总给人以温暖而不求回报。试想,若是人能爱人,而且生活告诉我们,爱是可以传递的,好的心态是能感染人,那么社会的冷漠被阳光所驱散是可以期待的事了。当然,这里出现一个问题,最初的爱从哪里来的?最初的爱从家庭而来、从血缘亲情而来,人们把自己从家庭得到的无私的爱推化到社会,那么我们的社会就将是个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