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信与众德 [复制链接]

1#

对于误解你的人,你给他的解释要宁缺勿滥。这一点不太容易理解,其实,你只需要仔细想想误解你的都是些什么人就可以了,他们不是对你有成见就是对你有所怀疑,或者干脆就没有相信过你,对于这样的人做太多的解释反而会让自己深陷于矛盾之中。有时过多的沟通反而不利于你取信于人,往往会给人以说得比唱得好听的印象。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0:1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不可以朝令夕改朝秦暮楚朝三暮四,今天一样明天又一样,想起哪出是哪出。如果你是这样的人,做上级,下属不会服你;做同事,也没人能跟你共事;做下级,领导也不会重视你。当然不是说你必须一条道跑到黑不能改变你的想法,但你的想法一定要有个稳定性,即使要改变也要有个缓冲的过程。这一点对于一个领导来说尤为重要。
TOP
3#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解释:由真诚而明白了道理,这叫作天性;由明白道理而内心真诚,这叫作教化。真诚就会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就会真诚。而本真被污染了,本性被迷惑了,才需要用教化来使之回归。
TOP
4#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在《论语•子路》里,孔子与子贡讨论士的标准时已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任任然小人哉!”这是从反面来否定“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孟子这里则是从正面来告诉我们“言不必信,行 不必果.”可见,孟子的学说在很多方面都的确是与孔子一脉相承 的.
关于“大信”与“小信”的问题,亦即“信”的通权达变问 题,我们在《论语》的有关读解中已说得很多.这里只作简单重 申,即,一方面,“信”是儒学的核心观念之一,最典型的强调就 是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但另一 方面,又不能拘泥固执于“信”而不知变通.用我们所说的最为 极端的情况就是,难道对你的敌人也要讲“信用”吗?所以.要 根据具体情况而通权达变.通权达变的标准就是孟子这里所说的 “惟义所在”.这是最基本的不能放弃的东西,也是指导我们在实 际生活中掌握的原则.
有了原则,当然就要好办得多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