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学》中的“三纲”修养之道 [复制链接]

1#

亲民即化民。此“化”字有教化、转化、通化、感化、以及化境之化。教化者,以古圣先贤之思想和德行,教导民众,令民众生有所由,死有所归,言行有则,创造有源。所谓化民成俗者也。若此,则民风归厚,文明畅达。转化者,将一切世间不平、气质之偏、本能兽性(生物性)、物欲之私、自我无明、虚假幻妄、暴戾邪魔等,皆正之以心性之光明而扭转之,化除之。通化者,将一切身心痈疽病患、社会颠倒混乱、天地晦暗失常,皆以心性之自然、自律、自明、自足、自生等之力而畅达调适之。感化者,“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周易·系辞(下)》)寂然不动者,心性为体;感而遂通天下者,心性为用。心性即为体亦为用,心性全用为体,全体为用。圣贤者,心性之化身也。圣贤以心性之自然、自律、自明、自足、自生等之力,于内而为形体精神、言行举止,于外则感物化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