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关仁爱的思想,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其一,以家庭为出发点,体现血缘关系的爱。“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人出生在家庭中,父母承担了我们培养、教育,兄弟姐妹参与了我们的成长,可以说这种“爱”,是从骨子里带来的。我们对他们有情有爱,这也是符合人性的。因此,孝顺父母、赡养父母,敬爱兄长,即使处于“爱”,作为仁爱的基础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其二,以社会为节点,维系人际关系的爱。由家庭中对亲人的爱,推广到对社会中其他人的爱。在处理君臣关系之时,对于上级要做到“忠”,对于平辈的要做到“信”,由此,良好的人际关系便得以产生。
其三,以宇宙为终点,调和物我关系。最终,将仁爱提升到了对人类、自然、宇宙普遍的爱的高度。中国哲学中,众多学派都喜欢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找寻自己的理论依据,儒家也不例外。“仁”字,本来就包含了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思想。最终能够达到爱人、爱他人、爱万事万物,成算领略到仁爱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