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在传统礼制中无处不在,在《论语》中更是随处可见。
乘车时,“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睡觉时,“寝不语”,“寝不尸”;吃饭时,“食不语”,行乡饮酒礼后,“杖者出,斯出矣”,饭前,还祭最初发明饮食的人,“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面对迎神驱鬼之事,即使不太相信鬼神,也“朝服而立于阼阶”。孔子以身作则,行为举止中处处透露出“礼”的规范。
当今中国,早已没有了古代繁琐的礼节,但是,在大多数礼节被简化的同时,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省略饭前祭礼的同时,也意味着不再刻意强调在吃饭之前,对最初发明饮食之人的回忆与感激这一步骤;不再刻意强调寺庙拜佛的位置,也使人们在朝拜之前,不再特意摆正自己虔诚之心。在少了“仪式”的同时,也少了“仪式感”。从这个角度出发,除了具体的行动之外,礼节本身就包含了“礼的精神”。践行多种多样复杂的礼节的目的,便是唤起人们对“礼的精神”的重视,从规范态度、精神、信念开始,一步一步地规范自己的道德、审美以及行为。不得不说,在对“礼的精神”的提倡方面,古人比我们做的好。现代社会在简化了各种礼节的同时,对“礼的精神”的回顾这一步骤也被简化了。虽然不能一概而论:礼节的简化也意味着“礼”的堕落,但是礼节的简化与当今“礼”的缺失或多或少有关联。
我们要郑重对待“礼的精神”,做到心中有“礼”。如此一来,即使不通过复杂的行动来强调对于“礼”的重视,也能通过个人修养不偏离礼对个人行为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