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提到“孝”,我们总能感知到那份浓浓的亲情。孔老夫子教导我们:“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是孝;“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是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是孝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很多。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孝道文化”俨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孝”也有“尽孝”和“愚孝”之分。《二十四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郭巨为了不使养孩子和孝母亲相冲突,便和妻子将儿子活埋,幸挖出黄金,幼子才得以活下来。郭巨埋儿的典故,一向被视为愚孝的典范,但现当代“愚孝”的例子依然数不胜数。而今有多少人,无奈于孝,便要放弃非传统的职业;无奈于孝,便要门当户对去相亲;无奈于孝,便要在最当拼搏的年纪成家生子,甘当房奴车奴。很明显,“愚孝”虽然也有“孝”,但早已与“孝”的真正本质相去甚远。愚孝不同于尽孝,于传统和道德而言,我们必须承认父母的生养之恩。但父母的付出与奉献,不该是付出成本的“盈利”,我们不能为了孝敬父母而不择手段,去做一些违反社会道德原则违反自己本心的事。而对于“尽孝”,似乎在当今社会也受到了挑战。比如“父母在,不远游”这一在孝道中占有及其重要地位的观念如今就陷入了窘境。是该为了孝敬父母留在他们身边还是该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而远走他乡?在这个强调自我、平等、自由的时代,多数人可能会选择后者并以远游也是为了日后更好的尽孝为理由。其实,远游和尽孝的矛盾是永恒存在着的,我们要做的是要辩证的对待这一传统观念。所以在践行“孝道”时,一方面我们要区分尽孝和愚孝,不要让传统文化变质为自身的负担,让愚孝束缚了人生步调;另一方面,我们不要为了“尽孝”而“尽孝”,“孝”应是真情的流露,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的表现。为父母尽一份纯粹而朴实的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