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始祖,凝聚着亿万华人的情结。这种文化,就是黄帝文化;这种学说,就是我们的国学。国学是文明的升华,文明是国学的物质基础。因为只有知道了我们的来源,知道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更好地展示国学文化。
关键词:黄帝 黄帝文化 国学 文字文化 龙文化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1997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一:称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二: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如太学、国子监。按照这种解释,我国国学的历史已经有五千多年了。就是说,中国的国学应该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因此,我的论文的题目就是“黄帝、黄帝文化与国学”。
关于黄帝。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炎黄子孙最尊崇的当然是炎帝、黄帝二位先祖了,当然,广义也包括蚩尤等始祖,因为涿鹿大战黄帝一统天下,蚩尤的部落也被融入到了炎黄集团。为什么说中国国学是从黄帝开始的呢?这要从黄帝的丰功伟绩说起了。
战国《庄子·盗跖》说:“世之所高,莫若黄帝。”汉戴德《大戴礼记·五帝德》引孔子话说:“(黄帝)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汉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说:“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我们知道,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是中华民族的开创者、奠基者、缔造者。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今河南具茨山),因此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老城北关),故号轩辕氏,黄帝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黄帝有嫘祖、嫫母、彤魚氏等四位夫人。生有25个儿子,得姓者12人。战国时期,人们根据黄帝的功德,以黄帝之名,编写有《黄帝内经》传世。《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黄帝本土“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于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迂徙往来无常处。”这里约略可见黄帝时代的疆域,所以,黄帝开创了大中华一统天下的版图,奠定了大中华今日之基础。
由于黄帝时期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所以,黄帝时期中国的国学已经产生了。譬如,黄帝时期已经有了文字,有了衣冠,有了居室,有了舟车,有了医术,有了音律,有了算数,有了法律,有了祭祀,人们已经实行了一夫一妻制等等。这些都是后来国学的物质基础。换言之,这也叫黄帝文化或者黄帝精神。
黄帝文化和黄帝精神,在当今更有现实意义,我们常常说要弘扬黄帝文化,黄帝文化的核心内容究竟是什么?黄帝坚忍不拔克服困难,创造了文字、音律、舟车等等。他身上的这种精神,可以称之为不断创新精神,锐意进取精神,海纳百川包容精神等等。黄帝把人类从蒙昧带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这种精神今天更有现实意义。创新是需要勇气与坚韧不拔毅力的,而这也正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无所畏惧、不断开拓的民族精神。
关于黄帝文化 黄帝文化,换言之,我认为就是国学,就是国学文化。当今最热门的国学有汉字文化和龙文化,这都是黄帝文化的重要内涵和重要组成部分,就此,我谈一下汉子文化和龙的文化。
汉字文化。汉文字都知道是黄帝臣仓颉所发明创造。《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就是说:仓颉造字成功了,发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为什么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值得庆贺。但鬼为什么要哭呢?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当然,这是神话传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