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信与众德 [复制链接]

1#

近期,社会诚信建设的步伐再度加快。在京津冀,区域信用体系和奖惩联动机制启动,向各种失信行为说不;在上海,由于个人信用问题被挡在公考门外的典型案例令人印象深刻;在海南,三亚市开展诚信经营活动,坚决打击欺客宰客等旅游市场乱象。时值寒冬,“诚信”二字的热度却丝毫不减,向社会注入了信心与力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社会道德建设来说,如果需要找寻到其中的地基和基础,那似乎只能够用“诚信”来夯实起来。因为,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的不仅是点滴积累的过程,更需要在完善道德大厦的过程中,能够利用“诚信”释放出来的正能量来温暖。既然如此,如何构建起社会诚信的网络,让人们的言行和举动都能够在诚信的框架内进行,这或许才是道德大厦建设的根本落脚点所在。随着人们诚信的扩展,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也随着降低起来,最终惠及每个人。
  编织诚信网络,首先需要完善制度层面的奖惩机制。俗话说,奖励能够形成人们崇德向善的风气,而惩罚也能够遏制人们从恶的趋势。既然如此,我们需要编织诚信网络,就需要从制度层面上完善这样的奖惩机制。对于那些诚信的行为,不仅需要赋予精神层面的奖励,更需要给予物质上的奖励,比如各地的“道德信贷银行”就是最好的形式。同时,对于违背诚信的行为,必须能够有法可依,让其不能够蔓延。比如“老赖”的惩罚措施,已经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现实,这都是我们需要完善的内容。只有从制度层面完善,才能够实现有章可循,避免临危抱佛脚。
  形成诚信效应,更需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塑造整个社会的诚信效应,如果我们不能够借助“互联网+”,或者动用“大数据”理念的话,这显然就是落后的。笔者以为,对诚信打造来说,如何才能够让不遵守信用的人无处遁形呢?答案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失信人员,如果没有联网机制的话,其很容易成为漏网之鱼,而一旦实现了联网的话,其高消费的行为都会被禁止,甚至出行都困难。由此可见,只有借助“互联网+”才能够顺势而为,让失信行为消失,让诚信行为成长。
  更为重要的是,诚信的扩散需要“首因效应”庇佑,即当人们能否看到诚信带来的正效应。这样的例子犹如人们对“扶不扶”问题的认知那样。如果人们不能够看到对夫妻倒地者的人进行的正刺激和鼓励,就不能够形成与之而来的示范效应。诚信也是如此,只有当人们看到遵守诚信信条,能够带来积极的刺激,才能够形成示范效应,让整个社会都洋溢在诚信的气氛中。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说,整个社会的道德大厦的地基也就会因为诚信的编织而变得牢固起来。(转载自青岛文明网)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0:1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