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忠孝一体 [复制链接]

1#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构成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孝道思想在儒家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孝文化是儒家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讲孝道已经几千年了,从周公到孔子、曾子、孟子,经过了初生,成熟和完善阶段。孝作为一种道德教育被传诵着,我们有木兰替父从军,有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名言,在岳麓书院讲堂的墙壁四周有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所刻的“忠”、“孝”、“廉”、“洁”四个大字,可见孝道文化的地位之高。  那么究竟何为孝呢?许多典籍对孝道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如,《尔雅、释训》的“孝”解释是“善事父母”;《论语、里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新书、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等等,虽然各位圣贤的阐述不同,归根结底,他们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即关爱赡养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综观《论语》里的孝道思想, “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义务,还是忠于国家的品德基础,在孔子那里,孝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抚慰和祭奠。 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文化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优秀传统美德。它已经在中国沿袭了几千年,并将继续发扬光大。  孝道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弘扬有一定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首先,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能够促进形成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孝是做人的根本, 人之行莫大于孝, 为人者如果做不到孝, 那其他的品质也就无从谈起,孝是做人的起码准则。《孝经》中有一句话说:“孝乃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儒家从理论上肯定了孝是人伦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传统孝道的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还在于能够促进和形成民族尊老爱幼、友爱待人的传统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养老、尊老,父慈子孝,孝为仁之本,孝以礼为先,由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及仁、义、礼、智、信等。这个以事老、尊老为主要内容的孝道的延伸,其精神力量的影响必然会在客观上起到净化社会风气、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形成优良社会道德风尚的作用。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孝道既是保证家庭团结的重要因素,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治国方略。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一个社会要想稳定和发展,根本前提是家庭要稳定。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孔子追求和谐安稳的社会,为了维护家庭的和睦与稳定,在处理家庭成员关系的时候他提出了以孝道为出发点。他认为,只有在保证父母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在每个家庭都稳定的前提下,一个国家的稳定才能得到保障。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用德行来影响政治,作用于社会与百姓,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治国方略。因此,孔子及儒家主张用孝教化百姓。对人们“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 所以敬天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为人君者也。” 这样社会就会稳定, 形成“ 民用和睦,上下无怨”的局面。先秦儒家孝道所具有的政治功能和教化功能,使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在中国社会舞台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从汉以后“以孝治天下”的格局贯穿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举孝廉的政策应该就是有力证据。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1:4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