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忠于正道 [复制链接]

1#

        典故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在鄢陵这个地方交战。楚军战败,楚王受伤。当时,战斗正要开始,楚军主帅子反突然口渴想喝水,童仆阳谷连忙送上黍米酒。子反呵斥道:“去,拿走,战场上哪能喝酒!”阳谷说:“不是酒,是水。”子反说:“还不赶快拿下去!”阳谷又说:“真的不是酒。”子反接过来喝了。他这个人平日嗜酒如命,喝起来就止不住,结果仗还没打起来,主帅先醉倒了。
    战斗结束后,楚王为后面的战事想跟子反商量,派人来叫他,子反借口心痛推辞不去。楚王亲自来看他,刚一走进子反的军帐,就闻到一股浓重的酒味,子反的酒还没醒呢,楚王转身就离去了。楚王说:“今天这一仗,我受了伤,所依靠的就是子反了,但他醉成这个样子,看来他已经忘记了国家,根本不爱楚国的将士。我们与晋军没有办法再打下去了。”于是下令收兵。回去后,楚王杀了子反,并将他的尸体示众。
    阳谷送上酒,并不是想把子反灌醉,而是对主人尽忠心,然而却害得子反丢了性命。所以说,小忠是大忠的祸害。
    简议正如故事中说的,阳谷忠于他的主人,一心一意地为他服务,知道他的嗜好,所以适时送上酒。但恰恰是这种忠心害了子反,使他忘记了对国家的责任,对自己职务的责任,对手下将士生命的责任,这是陷人于大不忠。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从阳谷方面说,是因为他没有见识,眼里除了主人没有别的,当然也就分不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了。有忠心,没见识,爱就变成了害。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太常见了,许多人走上邪路,最后吃大亏,往往都是阳谷式的忠心促成的,那么,这样的忠还能被称为忠吗?从主观上看,从局部来看,这是忠,但从客观效果上看,从整体来看,就不是忠了。所以孟子说:“教给别人好的道理叫做忠。”所谓教人好的道理,就是教人走正路,做好事。这就告诉我们,忠不是孤立的,一定要把它与大义相联系。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1:0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