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魏晋许多文人厌恶那种一本正经的正人君子,要求抛弃一切压抑人性的礼节让每一个人能真实的表现自我,高兴时就放声大笑,痛苦时就嚎啕大哭,为了反抗礼法,嘲弄传统,他们的行为够惊世骇俗的了。经常与阮籍一块纵酒的刘伶,有一天家中酒喝光了,他想简直想疯了,便让他妻子去酒店为他沽酒,妻子把酒瓶摔在地上说:“你喝的太多了,这不是自己作践自己吗?从今天起非断酒不可。”刘伶说:“太好了,我自己没有毅力禁酒,只有求神保佑我能断掉。现在快去办酒肉来。”妻子听了非常高兴,连忙去买酒买肉供在神前请刘伶发誓,刘伶跪下来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命,一饮一斗,五斗清醒,妇人之言,千万别听!”说完把供在神前的酒肉喝光吃尽。他饮酒时还脱光自己的衣服,赤条条的在厅堂里自酌自饮。人们见后讥笑他,他回答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嘛跑到我裤子中呢?”老子曾云:“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7:5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老子指出有德者,从来不追求形式上的“德”,一切顺其自然;反之无德者,从来都不放弃形式上的“德”,喜欢人为地加以施为。正是由于喜欢施为,所以老子引出了“仁”“义”“礼”的概念,这三者都是施为者的表现,而且施为的程度逐层递增,老子是反对这一切的,所以他有言:“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对于“礼”,老子更是鄙夷,认为他是“攘臂而扔之”是人心不够忠厚,是社会动乱的祸首。真正的有德不是装出来的,真正有德是一种心境,一种名利难动的心境;是一种境界,一种清静无为;是一种气质,一种明“道”后自然流露出来的气质。正如苏东坡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有德者他绝不会矫揉造作的表现什么,反而会自有一番蕴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