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忠的内涵 [复制链接]

1#

何谓“忠”?从《说文解字》来看:“忠,敬也,尽心曰忠。”
而从小篆的造字可见忠是存心居中,正直不偏。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
这些都是对“忠”字含义的正确解读。
比如《晏子春秋》:“景公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也,何若?’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 公不说,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 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故忠臣也者,能纳善於君,不能与君陷於难。’”
我认为“忠”就该是一种赤诚的情感,它来自于全意付出的真心,它建立在“忠”的双方价值观的相同、境遇的契合以及至死的承诺上。
诚如《大学》所言「致知在格物」――革除私欲之后,一切事物的道理无不清楚明白。因此无论我们是做大事业的,还是在平凡职位上的,要想真正做好,须臾都不能离开“忠”字。
但对于“忠”的对象问题也确是人们对“忠”误解的症结所在。自古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邪说。它太过笼统与片面,也太过于偏激。前文我也提到,“忠”确是应该建立在双方价值观相同的基础之上。
“忠”应该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论是对亲朋、对师长还是对工作都应抱有一种“忠义”之心。有了对我们古代德行的正确解读,才能够使其发挥作用,补己所失。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1:2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